在毕业论文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规范化管理
2018年01月19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重要的教学环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学生在此期间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易建立密切关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时期。在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无疑是有关教师与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文献资料查阅与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与工程方案设计、选择与实施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等。以往毕业论文指导中暴露出将学生仅作为指导教师完成科研、论文的劳动力,部分毕业论文内容过偏过窄,仅重复少数实验,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仅侧重某方面训练,工作安排过细,学生仅被动参与,或仅制作某一多媒体课件等均不能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如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训练情况也待形成规范、有效、可操作的办法。在海南大学化学化工系2003届毕业生中实施《在毕业论文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规范化管理》教改课题后,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毕业论文初期阶段
(一)选题应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指导教师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由院、系负责人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如化工英语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等,要求指导教师进行了更改。
(二)完善了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初期,学生应拿到《毕业论文任务书》。这既是学生接受任务的正式依据,也是检查、考核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有利于减少毕业论文评分的随意性与争议。任务书包括毕业论文题目、目的意义、主要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等。完不成任务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这也促使指导教师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时间、全面训练等,避免工作量过大或过小。
(三)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书
内容包括:课题目的意义、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联网查阅文献关键词、需准备的主要实验等。有了《毕业论文指导书》,学生无论指导教师在场与否,都能迅速进入课题,知道每个阶段应做什么,进度是否合适等。从而避免了当指导教师不在场时,不知道应做什么等问题。学生可通过阅读主要参考文献熟悉课题,通过关键词有针对性地联网全面查阅文献资料,为与指导教师讨论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四)增加“文献综述报告”与“外文资料翻译”,取消“读书笔记与报告”与“开题报告”海南大学以往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作“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仅对阅读过的文献资料作适当摘录,未就消化整理、对课题指导作用等做进一步要求。实际上,收集有关资料现多采用复印或下载的方式。论文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对“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的质量也无法检验。实际执行过程中,学生所作的“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往往流于形式,故予以取消。
“文献综述报告”则要求学生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全面了解课题意义、前人有关工作及成果,可借鉴的实验方法、拉测手段,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对于大多数科研课题及其论文都有必要。“文献综述报告”是培养学生联网全面查阅与消化整理有关资料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本课题实施后,毕业生查阅与利用文献资料能力及在毕业论文质量均有明显提高。通过联网全面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往往很多,如笔者指导学生进行“用海南椰壳研制高比表面积活性碳”课题研究时,联网查阅到的有关资料近千篇,必须消化整理,结果就是“文献综述报告”。这对课题汲取前人经验,站在较高起点,避免重复前人弯路等方面均有重要指导作用。论文评阅教师也可以通过“文献综述报告”熟悉该课题,检验其质量。由于要求学生阅读外文资料,故要求有5000字以上翻译资料,作为毕业论文附录。
近年来由于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不断提前,学生需参加毕业实习,不少学生要联系工作等原因,完成毕业论文时间非常紧张。在全面占有资料并消化整理基础上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难以完成或流于形式。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开题报告为应付而后补,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故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取消“开题报告”要求。
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
(一)加强集体指导
针对往届指导毕业论文实际情况,为克服指导教师要求不一致等问题,采取了加强集体力量指导作法,为学生开设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系列讲座,全面贯彻培养学生能力总体要求。
文献资料全面查阅与文献综述报告(毕业论文第一周);实验设计方法(毕业实习返校。实验准备阶段);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与计算机应用(实验结束前);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撰写毕业论文前);毕业答辩要求与如何准备毕业答辩(毕业论文答辩前);制作PowerPoint答辩稿(毕业论文答辩前)。这些讲座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届不少学生毕业论文中采用了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安排实验,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等。在使用有效数据、实验误差分析,图表的规范性、论文的层次结构、完整性、规范性,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较往届学生都有了明显提高。这一届学生毕业论文全部用计算机编排打印,答辩过程全部采用多媒体介绍,简洁明了。
(二)学生参与讨论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安排过细,学生被动参与无法培养学生实验规划与设计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后,与指导教师讨论研究方案,分析待解决的问题,补充与完善实验方案,共同准备实验。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课题进展顺利,也培养了学生规划能力。
(三)指导过程贯彻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遇到的问题从理论基础到应用背景、工程实践全面介绍,把握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好机会,不能仅仅就事论事。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组装碳化、活化反应炉时,不仅介绍温度、升温速率测量与控制方法,测温仪表种类及其精密度、测温范围、校正、选择、安装等方面知识;还介绍工业炉耐火砖种类、特点、烘炉开工过程、操作管理与维护、热平衡与热量衡算等知识,有机原料热分解化学原理与加工过程。在设计安装水封时,介绍了工业上各种水封作用与发展趋势。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了钳工、电工、仪器仪表等方面操作,锻炼了其动手能力与使用各种工具。
(四)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对初步实验结果,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案。在此阶段,还应向学生介绍确定实验可靠性评定、误差范围,重复性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工作完成后,除与学生共同总结外,还应向学生介绍处理实验数据、建模、统计分析、制作规范性图表等知识。
(五)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整理实验结果阶段与撰写毕业论文阶段分别是训练学生掌握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与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好时机,学到的知识可立即得到应用。指导教师必须把握这些有利时机,指导学生用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回归、建模、优化绘制图表等以及插入VBA控件或自编程序扩展EXCEL功能,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六)认真审阅学生论文
在学生完成实验工作,撰写毕业论文前,要求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家教委对本科生学位论文要求,应对学生毕业论文层次等作出规划。对于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应当面审阅,详细指出需修改的问题,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学生修改后应再认真审阅一遍。除特殊情况,不提倡审阅三遍以上,使学生毕业论文失真。
三、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针对以往毕业论文答辩阶段暴露出的问题,如工作量大小不均,论文无评阅教师以致答辩中提不出较深入、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仅根据印象或某一方面能力评定学生成绩而缺乏全面、客观性;成绩拉不开,互相不服气;有些学生迟交论文;未归还借用的仪器设备,整理实验室等,提出了新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规范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一)增加了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实验室主任分步签署意见。内容有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培养能力情况、论文完成情况、借用仪器归还情况、实验室整理情况等。该表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若学生完成任务不好,论文未按时完成与提交,或未整理实验室、归还借用仪器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实验室主任均有权拒绝其答辩申请。该表也促使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认真负责。若马虎从事,指导的学生同样不能参加答辩。增加该表还有效解决了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易造成实验室脏、乱、差等问题。
(二)增加了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分表及评分标准
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往往与学生建立了较深厚的感情,普遍对指导的学生成绩评价偏高。各指导教师对评分标准的理解、掌握、执行均可能存在差异。由于毕业论文课题往往差异较大,参加答辩的教师若事先未看过毕业论文,很难提出较深入、有针对性的问题,更无法评价毕业论文过程对学生全面训练情况。
为改变毕业论文质量与成绩评定实际上仅由指导教师把关的状况,增加了毕业论文评阅教师并制订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内容有:任务完成情况,文献查阅与运用能力,分析论证与计算,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独立见解和工程背景,论文图表规范性,综合训练情况和工作量大小。由评阅教师分项打分,避免了仅凭想象或某一方面评分的状况,作到成绩评定客观公正。本届答辩评阅教师的评分占毕业论文总成绩的30%。
(三)完善了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规范了答辩提问环节
为客观公证地评定学生成绩,规定毕业论文答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提问: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实践或实验操作技能;毕业论文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可避免提问过偏、过窄、过于集中,而忽视全面考察。问题一式三份:学生与主提问教师(由论文评阅教师担任)各执一份,另一份供答辩组教师传阅。问题与回答情况由主提问教师记录在答辩记录表中并给出评判。其它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可进行补充提问,意见反映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评分表中。
学生在介绍完毕业论文后,拿到需答辩的问题并在下一个学生介绍期间独立准备,可以参考任何资料。待下一个学生介绍完后再回答问题。这样可使答辩过程紧凑有序,解决由于某些学生需要思考或查阅有关资料才能回答问题,某些学生过于紧张不能回答问题等使答辩过程拖拉的状况。评阅教师可根据审阅的论文质量与评阅成绩掌握提问的深度与难度,故担任主提问教师最合适。问题经答辩组教师传阅后,可了解提问的意图、难度、深度、针对性等,对学生回答情况评价容易产生共识,有利于消除教师间存在异议与可能产生的隔阂。
实践表明,上述做法有效避免了片面、细节的纠缠,完成了对学生的全面考察,还节约了答辩时间。
(四)增加了答辩现场评分表
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每个答辩组成员对其表达能力、回答问题情况、见解与价值、综合训练情况等分项打分。由秘书汇总统计。以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即使个别教师评分有偏差,对该生答辩成绩影响也有限。为促使评分公正,避免出现出格评分,统计时去掉了最低分与最高分。答辩成绩占毕业论文总成绩的50%。
(五)设立了综合训练与工作量评分项
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现场评分标准中均设立了综合训练与工作量大小评分项,对毕业论文综合训练进行考察。
(六)利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答辩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旁听答辩过程的学生(包括不少下一届学生)通过听取答辩学生介绍毕业论文,提问与回答过程,答辩教师总结,不但可以联系实际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为在答辩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采取了以下作法:答辩过程允许学生辩解、提出异议与争论,允许进一步提问启发学生思路。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教师对问题背景、目的、正确答案、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鉴于化工系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故课题负责人在参加小组与大组答辩过程中,对每位学生都提了1~2个工程实践与应用问题,对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把关。不少同学反映,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意识到不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与学习动力。
四、毕业论文的监督检查
毕业论文初期,主要检查毕业论文题目是否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学生是否拿到任务书与指导书并进入课题,联网查阅资料有无困难,是否按期完成文献综述报告等。毕业论文中期,主要检查实验进度,需要协调的问题、指导是否到位等。在毕业论文末期,主要检查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准备情况等。
五、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处理教师间不同学术观点问题
规定毕业论文答辩仅评判学生成绩,不允许指导教师代答、辩解或争论,从而避免了教师间不同学术观点当着学生面争论易产生矛盾,学生无所适从,成绩无法评定等现象。
(二)处理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评价不一致问题
在成绩评判中难免会遇到评阅教师与指导教师评价不一致的情况。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评阅教师与指导教师评价标准不同。指导教师评分需全面考虑毕业论文质量与该生在课题组中的作用与表现,而评阅教师评分只能依据毕业论文质量。
2.评阅教师或指导教师对各自评分标准理解与掌握严格程度有差异。
3.人情与顾虑因素。指导教师往往对指导的学生有感情或怕成绩差使自己没面子致使评价
成绩偏高。
4.评阅教师与指导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差异造成认识不一致。
(三)采取的解决方法
1.正式答辩前开个短会,分别由阅教师与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简单介绍,让其它成员了解基本情况。
2.在该生介绍毕业论文时,答辩委员会成员传阅其论文。
3.对评阅教师与指导教师成绩评定差异较大的学生(如成绩跨越二个档次)参加大组答辩并指定增加一位评阅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评判。
4.由评阅教师评价为不及格或申报优秀成绩的毕业论文必须参加大组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