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

2017年11月02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结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成果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都十分重视,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强实践环境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强化过程检查等。然而由于学生就业、升学压力,教师科研、职称评审压力,以及学校管理、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这些措施效果并不理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的现象,并逐渐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薄弱环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备受高校关注。

1、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方面的原因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在第8学期执行,此时学生的重心会放在就业、考研、出国或是签约单位实习上。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积极性不高,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少数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欠缺,研究不深,论文内容简单,甚至出现抄袭现象。

1.2 指导教师方面的原因

高校教师面临着科研、职称评审、指导研究生等各种压力,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积极性不高,投入不够。一些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选题把关不严、督促不够、指导不到位等,具体体现为一些学生选题内容过于宽泛或狭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论文定稿中的一些明显错误未得到指导教师的纠正,指导教师评语和意见过于简单或形式化。

1.3 管理方面的原因

毕业设计(论文)通常作为毕业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关,然而各专业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考评相对宽松,成绩把关并不严格,真正因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而延期毕业的学生非常少。由于学生间的届届相传,部分学生心理上产生毕业设计(论文)必然能够通过的想法,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检查流于形式的现象,未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分类指导

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可以根据其不同毕业去向进行分类指导。本科生按毕业去向分继续深造(包括出国深造和国内深造)和就业(含创业)2类。对这2类学生来说,实施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显然是不一样的,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

继续深造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科学素养有较高的需求。鼓励这部分学生结合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选择指导教师,进而选择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课题,并且提前进入导师实验室以及导师科研团队,参与导师相关研究课题,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国家级实验室等一流实验室拥有较高水平的设备和技术,鼓励这些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用,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掌握和实践最前沿的科技技能,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就业的学生希望毕业设计(论文)能帮助自己走向社会,缩短适应入职上岗的过程。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可以与专业实习结合,选择与择业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甚至参与企业实用性课题研究。学校需要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努力促使学生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指导下,在企业现场进行学习和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2 衔接各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间不足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一些高校将毕业设计(论文)启动时间提前到第7学期,要求学生在第7学期完成师生互选和开题工作,确保学生在第8学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除了形式上延长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时间外,还可以采取措施从内涵上延长工作时间,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即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计划等内容。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积累了一定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大学生创新计划和专业实习为例,包括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在内的各级别大学生创新计划在各高校广泛深入开展。

上海交通大学有8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各级别大学生创新计划的训练,并且大部分是在大三完成研究训练。这部分学生经过初步的科研和实践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这部分学生通过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把项目中发现、总结的问题凝练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的准备。

各高校要求每个学生在大三暑假进行专业实习,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企业的实用性课题和前沿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大四时将这些课题和问题分析研究后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实习,同时专业实习的成果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开端,使得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形成无缝衔接。

2.3 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科4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会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不仅仅可以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能进行训练。如果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前经过相关的训练和培养,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依据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改变了原有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注重人格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实现育人目标。

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注重知识点覆盖和知识传授,而更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探究,在知识获取和探究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口头表达、文章撰写、批判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通过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实施,学生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能够得到毕业设计(论文)相关能力的训练,在真正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能够较快地适应和提升。

2.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责任人,指导教师队伍对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主导作用。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指导教师做一定的要求,包括教师的职称、学历、指导学生数、每周指导次数等,并且鼓励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参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这些具体要求是管理部门从管理角度对指导教师提出的,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学生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应得到管理者和指导教师的重视。

根据对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学生最希望在4个方面得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帮助:首先是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选题,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能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题知识,以“开启研究之门”;其次是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第三是在论文撰写环节,指导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指出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希望指导教师通过个人魅力激励自己努力投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包括指导教师严谨的科研态度、敏锐的洞察力、认真负责的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出台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要求的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同时能够帮助和引导没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尽快适应角色。

2.5 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执行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引起院(系)、指导教师的重视,激发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各高校也普遍推出类似“百优论文”的评选活动,而评选往往是由院(系)按名额推荐直接入选的方式,造成院(系)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反响不强烈。

上海交通大学从2012年起开展“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TOP1%)评选活动。评选改变了原有的院(系)按名额推荐入选的方式,通过院(系)推荐、学校评审的方式,不保证每个学院(系)都有学生入选,加大了院(系)的积极性。同时学校通过大力宣传和表彰,激发了广大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关注和投入。一大批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如获评2013届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的汤迎同学,大一起进入指导教师敖平教授实验室,曾在杂志《Physical Review 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他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使用路径积分研究随机过程:从Ornstein-Uhlenbeck过程开始》,对路径积分这一理论物理学科极其重要的、相当困难的方法做出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一些原创的工作。汤迎同学在本科毕业后将继续攻读敖平教授的博士学位。

优异论文代表了学校各专业最高水平的学士学位论文,在全校带来积极的反响,优异学士学位论文展示网站平均每天有500人次的点击量,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指导教师也在评选中发现优秀苗子,鼓励其继续在自己门下深造。

2.6 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一项时间节点非常明确的工作,可以分成师生互选、开题检查、中期检查、论文成绩评定、论文质量检查5个主要节点。各院(系)最终论文成绩评定都是采用答辩的形式,学生和指导教师能够比较重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开题、中期检查往往采用书面评阅的方式,检查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一般。

开题和中期检查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阶段考核的重点。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才能有效地督促广大师生,避免在成绩评定时出现宽松或放水的现象。为了加强开题和中期的监控力度,上海交通大学各院(系)采取开题、中期检查抽查答辩的方式,具体操作为:每个学生都需要准备答辩汇报,答辩现场公布需要答辩学生的名单。这种方式只需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对全体学生和指导教师能起到督促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督导组的督学、督教、督管功能。督导组通过查阅资料、听取现场答辩、抽查论文、约谈师生等多种途径,全过程监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采用PDCA循环方法,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师生和院(系),把每个关键环节的检查情况以通报的形式送达全校,促使院(系)及时纠正工作偏差、改进工作方法。

2.7 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过程中涉及诸多材料提交、审阅等步骤,纸质文档在流传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学生材料不按时提交、答辩材料不齐全、指导教师答辩现场填写评阅意见等,通过信息化流程管理能杜绝类似的操作。

毕业设计(论文)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导教师、学生、学院教学秘书、教学院长、学校管理员、督导等在平台上拥有相应的权限,在不同阶段可进行相关操作,不按时操作将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从而规范管理、加强过程控制。除此之外,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能够达到实时监控的目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实时反馈,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对2013届学生首次采用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平台进行严格管理,在运行中杜绝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伴随着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平台的推出,学校在此平台上整合了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学生
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平台提交论文定稿时,系统自动进行查重检测,将查重报告提供给导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和相关管理人员查阅,供相关人员质量把关及评分参考。查重系统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学术诚信意识,杜绝了严重抄袭行为,加大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