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略述

2017年09月19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论文摘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看作是整个论文的缩写。“摘要”,顾名思义是将一篇论文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炼出来,即“摘其要义”。要求作者以简短精炼的语言文字,概括地写出本文的目的、主旨、内容和过程、获得的主要结论、它的意义何在。让读者在通读全文之前,透过题目和摘要大致了解到该文的主要论点、论证方法及论据是什么,再决定有无必要将该文通读一遍。如此看来,摘要写得好不好,能否以准确、凝炼、短小精悍的文字来反映全文主旨,关系到对读者是否有吸引力。所以论文的作者一般都十分注重论文摘要的写作,所下的功夫往往不亚于对正文部分的写作。笔者下面就如何写好学术论文摘要,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摘要的分类

根据所摘论文的内容、性质的不同,摘要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指示性摘要(或称“简介”);报道性摘要;指示/报道性摘要(或称混合性摘要)。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亦称“简介”,是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但对论文中的具体数据、图表、研究方法和结论等内容不作介绍,主要起解题的作用。以避免读者对论文的文题(篇名)发生误解为原则,进而帮助读者去分析、判断论文对自己从事的研究是否有所用处,有无必要进一步查阅、索取或下载原文。撰写这类摘要时,只需简明扼要地对论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作概括性的介绍,无需提供详细的资料性内容,且字数大约在100~200字为宜。

指示性摘要适用于阐述多主题、信息众多且较为分散的文献如撰写综述、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汇编等理论性文章或专著等。因为这类文章往往过于庞杂,在摘要有限的篇幅内,难于逐项详述。

2.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是对原文内容的浓缩。这是一种概述论文主要论点、重要发现和创新内容,包含论文重要数据等主要信息的摘要。报道性摘要,摘取原文的全部创新性的内容,如新观点、新方法、新数据、新材料等,字数可在300~400字左右。报道性摘要可使读者毋须查阅原论文即可了解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并可独立使用或直接应用于科研中去。

撰写这类摘要须通过对论文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和内容的综合、归纳,以简洁、凝炼的文字,将文中信息浓缩,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对象、观点、方法、范围、结果、结论、意义及附带内容,和原文相比,虽字数大为缩减,但信息量等同,可代表原文,也可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它不仅能起到便捷检索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贮存、报道作用。

报道性摘要属于资料性摘要,它适用于一般主题较单一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写作中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取原文要义加以凝炼,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

3.指示/报道性摘要(混合性摘要)

指示/报道性摘要是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以简明的语句概括地表述文献中的一般信息(次要的或多措施性部分);而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文献中价值较高的信息。这类摘要对其长度和文献类型的限制较易于适应,字数一般在150~250字,较多地应用于文献存档。以供人们了解有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供研究者作参考之用。

这类摘要兼顾了指示性、报道性两类摘要的特点,使二者兼而有之,综合运用,适用于既有主题偏于单一的专题性部分,又有某一方面的综合性内容的文章。

二、如何撰写学术论文摘要

学术论文摘要虽说字数并不多,但内容高度浓缩,摘取其全文之精要,写作起来往往难度大,不可等闲视之,必须认真对待。如何才能将论文摘要写得恰当、得体,下面几点不得不加以注意。

1.把握论文的精髓所在

欲写好一篇论文的摘要,必须对全文主题进行高度的概括、浓缩,提炼其精华,“字惟期少、意则期多”。以最简炼的笔法、对选题反复推敲,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意涵。紧紧抓住全文所涉及的研究目的、论点、方法、材料、结论。逐一“筛”去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真实地概括和提取论文的精华,选取最准确、简洁凝炼的语言文字予以表达。虽说摘要的字数可以在200~300字之间,但写作摘要时则必须考虑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去表述,能用100个字的决不用101个字,可用可不用的文字坚决不用,哪怕能删减一个字,也要尽量删繁就简。否则冗赘的文字会冲淡论文摘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模糊不清的印象。

2.把握摘要的类型与规范化

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摘要,首先应对论文的类型和风格做到心中有数,必须确定论文摘要写好之后要满足哪一类读者的何种需求,以及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给读者。就是要先弄清对象,从而明确应当写一篇什么样类型的摘要,及这一类型的摘要有什么规范。

例如,在高校《学报》类期刊中,论文摘要的写作,通常选用报道性的摘要类型。这是因为高校《学报》所刊载的论文,大部分是专题或专栏研究的成果,既专且深,学理性强,读者对象大都为层次较高的教师或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往往需要从大量的学术论文中择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而对其所搜集的大量文献,无需逐一翻阅全文,只要粗略地浏览一下每篇论文的摘要,便知晓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论,以及对自己的研究有无参考价值。信息化时代的文献收集、贮存与传播,要求论文摘要的写作必须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否则将影响其传播。如果在同一类学术期刊,尤其是检索类期刊上,有的论文摘要写成报道性,有的论文摘要写成指示性,这会对读者利用摘要带来极大不便,不仅给那些只阅读摘要的读者在迅速、准确地领会论文的基本内容方面带来困难,也给二次文献的编写、输入计算机、制作光盘、建立数据库、资料库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带来困难。

3.遵守摘要的写作规则

(1)开头。作者要紧扣论文主题和论文性质、结论,构思摘要的框架,写好摘要的开头尤为重要。摘要应以一个标题性的句子(忌与论文篇名重复),即以论文主题的中心语开头。

(2)段落。论文的价值和论文的信息量决定摘要的长短。尽管有“长文长摘,短文短摘”的说法,但摘要通常不宜做太长。摘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一般自成一体,不分段落。要写得短小精悍,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合乎语法规则、符合结构逻辑,遣词造句准确、贴切,用法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

三、摘要写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中心思想,摘要不应写成论文正文的补充部分、注释、总结、结论,也不能加入任何与本论文内容无关的解释或评论。既不能写成“前言”式的内容,也不能写成“结论”式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对全文核心内容的高度归纳与概括,浓缩而成论文正文之前的独立单元。

2.摘要写作中不应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将论文的新内容、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及结论反映在篇幅有限的摘要中去。

3.学术论文摘要是供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的,对于本专业领域中已公知公认的常识性内容,必须排除在摘要之外。

4.写作摘要一般不以第一人称表述,如在摘要开头冠以“本文……”或“我们(校、所)……”等表述方式,便显得多余。摘要宜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表述方法,以求客观、真实。

5.在摘要的结尾不应出现类似自我评价式的语句,如“本课题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本项成果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该研究成果填补了……领域的空白”等等。

6.在摘要写作中,应注意一般不宜使用公式、图、表等展开论述形式。

7.写作摘要应避免使用该专业领域中非公知通用的词汇、首字母缩略词、缩略词或量和单位等符号,应采用国际通用的缩写标准和国际制单位或国家标准,对于外国人姓名应原文照录,不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