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CI论文的撰写
2017年08月22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撰写SCI论文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可以把撰写SCI论文比喻成通常所说的“讲故事”。如何巧妙地把一个“故事”讲圆满,讲完整,讲生动,是写好SCI论文的技巧,需要每一位作者根据材料经过适当取舍后精心准备。首先,作者头脑里必须明确“故事”的主题,要说明什么问题,编写写作提纲,明确重点撰写的部分。其次,考虑如何“讲”“故事”,用什么东西来“讲”,必须清楚手上的所有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和取舍,保留有利于“讲故事”的材料,弃除“无用”材料,或许有时会觉得舍不得,但为了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讲清楚问题,不必要的材料还是放弃为好。再次,将所需材料进行排序,使其具有层次感和逻辑感,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最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故事”“讲”清楚。
从写作的顺序上,本人的体会是先易后难,先写材料与方法、结果部分。这部分内容最熟悉,撰写比较简单,而且是一一对应,有什么样的材料与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包括图表及图解,这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就可完成。至于结果之间的整合,是在所有具体工作完成后进行统计、比较和取舍后,再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旨在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练的语句,充分说明问题。第二部分写的是背景,撰写背景相当于写一个有层次感的小型综述,从大写到小,从底写到尖,既要交待研究动态,又要突出本研究的重要性,要用背景吸引读者的眼球。接下来写的部分是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将结果展开分析,这部分是全文重点要阐述的内容,应紧密结合本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而不是重复结果内容,突出本研究内容的价值。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展开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当然还需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在分析本研究优势的同时,适当分析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到客观地分析问题,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在撰写背景与讨论时,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编排和格式,可以采用参考文献软件,如ReferenceManager、Endnote等软件,也可采用手工编排。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最终要根据投稿的要求更改参考文献的格式。再接下来写的部分是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的撰写需要突出重点,让读者一看摘要就知道文章所写的内容。撰写时要根据所投杂志的要求写成一段式或四段式,写摘要前可以先看看所投杂志最新发表的一些文章摘要的格式。文章的题目可以在撰写论文前确定,也可以在论文基本成稿时确定。写完初稿后,不要急于修改,而是冷静一下,或者放一两天假后,再把文章从前往后认真修改。在注意文章主题的前提下,加强用词、句型、段落、时态等语法方面的修改,也可请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进行修改,直至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