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如何做好论文选题

2016年10月16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论文写作中有几大难,选好题难,找齐资料难,写好摘要难,作好结论难,这几难中,选好题是基础中的基础。把题选好了,整个研究方向也就定下来了,才能制定阅读计划和资料搜索和筛选,进而完成论文的写作。

论文,其实是有顺序地把自己的研究所得进得阐述,并辅以充足的恰当的论据。说到研究,人们总是不由的想到在实验室里度过日日夜夜的理科研究,其实,文科也有自己的研究,必要时,也要辅以数据分析等理科方法。研究指的是在前人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推进一步的工作。我们今日的研究,是有前人基础,也有后来者的活动。无论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论文,都少不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那么,既然在作研究,写作论文的时候不能忽略前人的研究成果,面对如山的论文集和数据库,面对无数的研究成果,我们的选题到底要怎样才能浮现出来呢?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了。

一、题目从何而来

不知写什么的抱怨从未停止过,平时忙到没有时间思考题目的抱怨更是不少。然而,所谓选题并不是要坐在书桌前思考数小时就可以解决,选题,更看重的是平日的积累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

(一)从前人的论文中来

这一方法,指的是在大量阅读已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论点,进而论证形成论文。可能会有人问,总是看人家发表的东西,怎会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呢?

阅读已发表的论文,不同于平日里看报或休闲阅读,而是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地、有系统地进行比较和总结,加入自己的知识和认识,从而确定一个选题的方向。这一方法分三步,第一步,当然是广泛地阅读,并随时记下或是标注出对自己有启发的、对选题方向有用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以备后用。第二步,将标注和记下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和排列组合,从中整理出思路和线索。第三步,将前两步整理出的思路与自己在研究中的认识和体会加以比较,选定选题。在最后一步中,比较的结果有很多种,一种是自己的体会与前人的某个观点有差别,另一种是对待同一论点,自己有不同的论证方法或是更有力的证据,还有一种是找到前人的空白,自己填补上去。但是无论如何,广泛的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前面所提的方法外,还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或是假设,有目的的去阅读,从而理清思路,选定选题。要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论文作者对某一个领域内的某一个问题有自己初步的一定的见解,通过阅读发表的论文,明确自己的这一见解是否与前人的重复了,或是对他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或是自己的这一观点在之前的研究中是否有被多次论及。这样,不仅可以根据那些已发表的论文的内容适当的扩大或缩小自己的选题,还可以避免与他人“撞车”。

从海量的论文阅读中寻找选题的灵感是选题的众多方法中最直接的一种,但其要求论文作者对本学科的知识系统和研究热点有很好的掌握,否则,弄不好就会有被众多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架空,面对浩如烟海的论文集和数据库不知所措,在飘呼呼的感觉中完成了一篇不知所云的论文。使用这种方法,选题和写论文之前直接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研究成果,很容易找不到根基。因此,这一方法推荐在选题的前夕,在一定提纲和方向的前提下使用。

那么,在读论文前应该做什么呢?答案是很明确的而且唯一的,读书。

(二)从书本中来

这里所指的读书,不仅是局限于学科内的学术著作,还包括评论集和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和杂志。于是,读书的范围似乎变得很宽了,无边际了,这时就要求我们调整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以适应选题和写论文的需要。

首先来说说读学科内著作的方法。要选好题,必须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知识系统及其来龙去脉有系统的了解,这样,对学科内著作的研读则是必不可少的。有几个原则,一是择优,二是定向,三是精读,四是重复。怎样来理解这四个原则呢?

择优,当然是要免除乱读书的弊病,要选择学科内公认的有权威的且经历了时间磨砺的好书来看,这些书之所以有权威性且经久不衰,肯定有它保持生命力的原因,优先阅读这些书,可以对学科的基础高成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科内部不同流派的思想都有掌握。比起大量的阅读已发表的文章,择优读书能够更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更能够看到精华的东西,对于选题的前期准备来说,以至后期的论文写作过程,都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

相比择优阅读,定向阅读对选题和论文写作更富实际意义。在阅读的初期,论文作者可以说是漫无目的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可以根据兴趣或导师的指导在读书上有所偏重,当这个偏重的范围越缩越小的时候,会发现论文的主题已近在眼前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英国作家雅各布在希特勒准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35年,出版了《德军的实力分布》一书,书中对德军各军种的情况有详细的介绍,各个军官的姓名和简介也是相当的完备,希特勒大惊。经过调查,对于如此庞大的军队体系,雅各布的资料来源竟然是德国的各个报刊。除了关注报刊中有关德军的报道外,雅各布甚至还关注报刊上的结婚启事和讣告,从中了解各军官的姓名及家庭关系等。

雅各布的成功很好的说明了定向阅读的作用。无论是考虑选题时还是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围绕一个问题展开阅读,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理解深刻,还可以节约时间,不用浪费时间读那些与关注点无关或关系小的书本上;另外,由于集中火力阅读,还可以快速的将已学的知识,甚至是从上一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快速的进行运用,做到了学用结合。

可以说,定向阅读是进行头脑风暴的最佳方式,将大量的相关信息在头脑中处理一番,选项题目和写作的思路都会变得很清晰,这是广泛阅读所不可比拟的。

乍看之下,定向阅读和精读的差别不大,定向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中心阅读相关的多本书,精读指的是仔细研读好书和名著,建立自己的“资料根据地”。名曰“资料根据地”,实际要读的书并不多,一至三本就足够了。要求选对书,这些书要与论文作者的学科知识都有关,要随时可以回到这些书中找答案和思路,另外还要求对这些书相当的熟悉。例如,陈寅恪虽是精通中西典籍的大师,但他最最熟悉的是新旧《唐书》,他的许多文章都对新旧《唐书》进行引经据典。甚至到他晚年失明的时候,碰到必要时,还可以说出哪句话出自新旧《唐书》的哪一页哪一段,要求旁人帮他校对。

所以说,要想把论文写好,就一定要在选题和动笔之前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不要在关键时候再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来为自己开脱,耽误了论文的进程。

最后一个原则,重复读书的好处,大家肯定听得不少,自己的亲身体验也不少。其实,所谓重复,不仅仅是利用重复来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重复来刺激思考。为论文选题,说是“选”,实际是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一挑选。既然是研究,那在看书时就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是要像开采煤矿一样,找准了就往下钻,一直到碰到所要寻找的东西为止。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断的重复,特别是经世流传的书和本学科内的好书,做到读之思之,弄懂书中的门道,包括思想、立意、表现方法、结构和语言等,否则,一遍而过,只是看到点热闹,领会不到书本真正想要体现的东西。

与定向读书相似的是,重复读书也能很好的将新知识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因为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对已有的知识理解越深刻,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而获得了新的知识,又能贯通和巩固已有的知识,以至发展和创新。

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创新是我们一贯要求的,不能把论文写成把前人的研究成果换种方式再写一遍,每一个论文选题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所在。如何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重复读书是不可少的。

以上的四个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学科内的著作和书本。对于其他的书,如杂志和小说,以选题为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去阅读他们呢?是否因为它们的学术价值低就不去读了呢?当然不是。论文的选题,除了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整理外,星星之火一样的灵感的力量是绝不可小视的。文学作品创作要找灵感,论文选题作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当然也要找找灵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杂志和评论会不时地点燃灵感的星星火,为选题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