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位论文的写作与修改
2016年07月07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选择一个好的有意义的题目,一篇学位论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如果没有实际上的写作选题的这一半成功也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所以写作这一半对一篇学位论文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今天谈如何写好一篇学位论文,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予以注意的。
首先,学位论文的写作必须讲究严格的学术规范,这些年来,人们对不讲学术规范的表现作了一些归纳,一是有意隐去前人的研究成果,俨然自己天下第一。为了显示自己是某个课题的填补空白者,就是不愿注明观点与材料的出处,甚至在参考文献中也只字不提别人已有的成果,用这种方法来标榜或者暗示自我研究成果的独创性。二是挖空心思进行剪裁,化别人的成果为自己的成果。有些研究者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引用别人的精彩论述,或者略作改头换面,就将别人的论点、论据和论述的思路大段大段地引入自己的论文中,为了开脱抄袭嫌疑,他在这些论述的不太重要的地方用引号圈上一段话,加上一个注,这样自己既可以显示出讲究学术规范,又瞒天过海将那些没有被引号圈进的论述变成自己的成果了。三是不下苦功,投机取巧,大量使用二手材料,结果往往或是以讹传讹,别人注错了,自己也跟着注错,或是不看原文,不顾具体语境,断章取义,贻笑大方。这三种现象多多少少都与研究者的学术道德有关。我认为,学术规范问题本质上是研究者的学术道德问题,能不能实事求是,能不能尊重前人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强调的。只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自己的劳动才会有意义,至于如何将注释做得符合规范,如何将文献引用做得细致准确,那些虽然也很重要,但那是可以通过严格的训练来达到的。所以,作为一个研究生,必须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必须认识到学术道德同生活道德是同样重要的事情。同时平常也要注意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应勤做笔记,做笔记则要详细地记全摘录内容的出处,包括书名、作者、卷次、页码、出版社、出版年月等,这样在注释的规范化方面就会十分方便了。而且最好坚持使用原始材料,要有一种质疑精神,对他人引用过的第二手材料非用不可时,也得经过核对查实后再用。
其次,要提倡一种可贵的学术品质,这就是对于学术原创性的追求。时下在学术界有一种十分有害的风气盛行不止,由于学术行为越来越体制化、技术化,各种量化政策促使大量学术界的南郭先生通过克隆论文来谋取各种名利,在低水平上重复操作的大量的所谓论文充斥于各种学术刊物中,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灾情尤其严重。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如何来建构这样一种学术品质,我们的体会是:一要树立问题意识,也就是说科研的工作并不是拼凑起一篇言之成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论文,而是要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要直接同自己的研究对象对话,真正原创性的研究应该是直接回到研究对象本身去,与研究对象直接对话,站在自己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想研究对象所想的问题,与研究对象一起思考,然后做出自己的分析与评判。
第三,在写作的过程中应为自己假设一个对立面。学位论文的写作必须追求创新性,正是这种要求促使许多研究生苦思冥想如何找到一个新的角度、一个新的观念、一种新的方法。但是,这种新究竟是不是新,究竟能否立得住脚,这也是研究者十分苦恼的事情。有的时候一个人陷入一个思维的狭窄圈子之后,就像一头笨重的牛掉进很深的泥淖中,很难靠自己的力量超拔出来。所以,研究生在从事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可以为自己的观点设立一个对立面。让这个对立面不断地向自己的论证提出质疑、反问与反证。如果预设对立面提出的质疑、反方论证愈是尖锐,而自己的正方论证就愈是有力有理,那么这个课题就是值得做下去的,如果在预设反方的质疑中正方论证找不到合适的论据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论证,那么这一课题的选择和自己的立论就是需要重新认识的了。预设对立面对论文的写作过程的深化也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在不断的质问中使正方的思考走向深入,使正方对忽略的细节加以考究,对遗漏的资料加以补充,对紊乱的逻辑加以整理,在这样的对话中写出来的论文无疑是经得起推敲与检验的。
第四,学位论文的写作与修改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也是值得一提的。从规范上来看,按照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在字数上一般以达到20000-35000字之间为宜,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篇幅上都具有一部专著的长度,但要求至少提供70000字以上的内容进行答辩。学位论文必须有中英文的内容提要、关键词,以便别人检索,在篇末必须附有参考文献,如果再详细的话还可以做一个关于本论文的人名索引。从评估体系来看,现在教育、文化的国际交流愈来愈频繁与广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也要与时俱进,在选题、立论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和规范接轨,加强同国际同行专家的交流,因此学位论文是否有外文参考文献的注释或索引,也已是评价一篇学位论文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从结构上来看,一般的研究论文可以不拘一格,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是学位论文却应遵循一定的范式。在论文的开头应有一个引论或绪论,在这一部分作者应交代论题何以提出、学界对这一论题目前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拟解决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以及本论文将采用的研究方法等情况。
在论文论证完毕后应有一个结语,对论文的内容做一个总体的概括,或者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等做出预测性的评论,使论文内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密。从表述上来看,学位论文的语言表达应精练简洁,这是无可置疑的,也是每一个作者努力去追求的语言境界。但要注意的是在一些作者的头脑里有一个认识的误区,或者认为在论文中资料引用愈多就愈有学术性,或者认为只有把所有的外围材料都做了分析读者才会真正相信自己的论证,甚至有的作者私下认为大量引用资料正好可以扩充字数篇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使得一些学位论文看起来好像很扎实,其实面目臃肿,读来沉闷,一些好的理论观点往往被过于繁密的资料所掩盖。为了解决这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可以利用注的形式,将资料移植到文后的注释中,这样一来既不会影响论述的厚重感,对相关资料感兴趣的学者可以到注释中去了解,也不会让重重叠叠的史料引征干扰乃至阻断论证过程,论证流畅如行云流水,精彩观点也就更容易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