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摘要和关键词是论文的名片

2016年06月16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名片可以简要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摘要就是它的名片,是论文的导读,其写作目的是要使阅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作者的写作意图。它的写作不要求是有头有尾的一段完整论述,也不是作为论文主体的引言,但要求概括地写出本论题的研究目的或重要性,或主要的研究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获得的主要结论等,内容应包括每个分论点,但总共不超过300字。

有些论文的摘要或与前言重复,或是文中的某一段话,或是一段完整的论述,有的语言表达上也存在问题。如有这样一篇题为《把网络技术运用到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论文,其标题本身存在问题:一是应有一个论文标题的标志性词语;二是表述不准确,宜将“运用”改为“应用”,“教育”改为“教学”。其摘要也有明显问题,它的摘要是这样的:

目前传统模式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存在僵化、教条的一面。致使设计教育构架赶不上时代的需要。如何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网络的正确应用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网络技术的条件下,网络教学的全新方式,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知识的倡导者,学生变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

该论文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二、“将网络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三、“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这三个小标题,第一个范围太大,也不切合本论题,第二和三个小标题,作为分论点倒是切合本文论题,可是摘要里却不包含这些内容,而是从广泛的意义上泛泛而谈,给人以误导,看了这个摘要,并不能准确地把握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没有起到导读的作用。同时,摘要本身的文字表述也有问题。首先是用词不准,“艺术设计教育”之说不准,艺术教育可以说,“艺术设计”则只能与“教学”搭配;“设计教育构架赶不上时代需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用了一个时髦的说法而矣。其次是表述不清,“如何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语句不通又夸大其词。前面用了“如何使”,后面“优势互补”前就不该用“的”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应该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谈不上什么“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犹如名片上的名字,让人对认知对象一目了然。它用在论文的摘要之后、正文之前,是能概括论文主要观点或内容的三至八个规范词语,目的是便于查询和检索,即通过关键词,就能查出整篇论文。这是电脑和网络出现以后才有的,行政公文也要求有关键词,写作目的相同。国家为规范公文的关键词,专门按系统编写了规范词语表。论文的关键词虽然没有专门的规范词表,也应该基本规范,即每个关键词应该是一个独立意义的词,而不是一个句子,每个词不超过五个字(专有名词和术语除外)。这些词可以根据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来概括,也可以从论文标题和小标题中提炼。有些论文的关键词不是过长过多,就是不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上面所引摘要的那篇论文的关键词是:“网络教学、信息技术、艺术”,这三个词互相关联不大,更不能概括出该论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根据论文的标题和分论点,其关键词可以概括为“网络技术;应用;艺术设计;教学”。又如标题为《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式下的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教育》的论文,其关键词是“英语教学、改革、高职高专技术教育”,这个关键词也不确切,不如改为“英语教学;适应;高职教育”。论文《高职单片机教学改革浅析》的关键词为:“高职单片机教学、项目、教学改革;学习兴趣”,既重复又不准确,若改为“单片机教学;改革;分析”更简洁、更准确。

总之,关键词写作的问题较多,可以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