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思路
2016年06月14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为了在21世纪大幅度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抢占世界科技和经济制高点,在综合国力较量中占有有利位置.关键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创新氛围的熏陶与磨砺。在笔者看来,学位论文具有创新性,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其一,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选题具体是指学位论文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对论文工作的定向、预测和规划,也是学位论文准备、开题、撰写与答辩诸多环节的起点。研究生在学好学位课题,广泛涉猎中外文献以及充分的学科调查基础上,应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选好选准选题。选题的确定是一个艰苦的、可行性分析的酝酿过程,带有创新的印记。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比解题更重要、复杂与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创新的选题,就很难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结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指导方式上,既要强调导师的引导和把关作用,又要给予研究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空间。在确定选题时,应瞄准本学科的前沿,或选择学科交叉与填补空白,抑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以便在某一学术领域寻求突破。
其二,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应具有创新性。在确定好选题后,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反之亦然。方法在科研工作中举足轻重。要对方法进行创新,大致有下述思路:一是对前人的方法加以改进,使之更趋完善;二是在前人方法的启迪下进行大胆探索;三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四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有新的分析视角。
其三,学位论文的结论应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归宿。这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一是利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某一小方面有所创新,对学科的学术积累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二是在某一研究方向有一定创新,对学科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在某一学术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对学科的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
无疑,除了上述思路外,学位论文的创新还牵涉到学科、导师的整体水平的高低,经费是否充裕,以及学术氛围的营造、学制年限诸问题,同时还应辅以对学位论文的激励与淘汰机制。这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所面l临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业已认识到,“创新能力”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急剧变迁的一种“生存能力”。
知识的创新及其创新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利用新材料、新方法研讨新问颗,得出新结论,既是做学问应遵循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术大师们开创学科新局面的重要原因。在这里,引用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的一段话作为佐证。他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人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