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致谢问题折射德育缺位
2016年05月29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报告中指出,一些高校在具体制定各自的学位论文规范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金武刚等人查找了各校学位论文的具体规范,很多高校对“致谢”文本的命名与写作规定不一,与国家标准出入很大。例如有的学校规定里,把“致谢”改名为“后记”或“说明”;有的规定“致谢”的宇数不超2OO字,甚至有的干脆说“也可不要”。金武刚指出,这些规定不仅与国家标准的精神相悖,也与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意见》相左。
如果说高校学位论文规范的制定上的不恰当,间接导致了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致谢”文本的缺失,那研究生导师在德育上的失责。也是研究生感恩意识欠缺的原因之一。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去年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更要在思想品德、学术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书记蒋建民指出,这一现象也反映出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许多高校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与德育工作和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基本脱节,不利于统一管理;专职研究生德育工作人员的编制不到位,尤其是研究生辅导员急缺;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工作方法落后,缺乏创新,基本沿袭本科生的做法,不能适应研究生的特点。
专家建议,由于研究生的文化水平较高,独立思考能力强,民主参与意识浓,对研究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像对本科生和中小学生挪样可以简单灌输,而以“写论文要致谢”为切入点不失为一个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