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做一名合格的导师
2016年05月09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4月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着重强调要努力改善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条件。2005年1月,教育部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要求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国家层面的重要文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如何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是每一位导师必需面对和抓紧落实的具体工作,做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积极倡导国家政策的同时,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度落地开花是每位导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一、导师素质
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所采取的核心指导机制,也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基本制度,它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如何把一批批的研究生按国家的培养目标将其培养成栋梁之才,是每一个导师必需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一名合格的导师必需具备下述素质。
1.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熟悉并执行国家的学位条例法,思想上与国家的利益保持调试一致,政治上拥挤党的绝对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觉悟。
2.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学习业务知识习惯中,保持敏锐的专业技术前沿信息的判断能力,具备指导研究生专业技术的雄厚资本,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者风范。
3.注重个人品德素养的提高与修炼,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为师者,不仅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完善自身,防止不良恶习侵蚀心灵。
4.积极配合学校学院组织安排的各项科研、教育教学活动,凡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人做事光明磊落。
二、导师职责
研究生导师按本源发展理解,它不单纯具有学术指导的意义,应该同时兼顾课程指导、品德指导、生活指导等不同方面。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提升,导师的职责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宽,逐步发展到激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科学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勇于担当责任和风险能力和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等,导师的职责范围从比较单一的教学和论文指导而不断地向外延伸,科学研究能力和自身品德修养已经成为主导作用[4]。
导师的职责具体包括:
①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学业基本情况、家族及个人健康等情况。
②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内容,协助研究生制订符合自身优势的培养方案,向学生传达校规校纪,嘱咐其认真了解《研究生手册》中的各项规定。
③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注重激发个人潜能,引导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④介绍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指导其进行有效的课程选择,帮助其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引导其学会独立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知识的品德。
⑤教导学生认真养成做周记的习惯,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进展与学习计划,每周的例会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中得到知识的丰富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⑥指导其学会查找各类阅读文献,学会归纳与整理文献资料,帮助其做好开题、中期检查、撰写论文、测试实验数据、毕业答辩等环节的工作。
⑦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探讨科学研究问题。
⑧培养研究生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如何发现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⑨积极引导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教导学生做学问必需具备创新思想,不可弄虚作假,弄不可抄袭他人成果。
⑩积极申报各类科研与教学立项课题,领导学生从事前沿的科学研究,让学生在研发课题的过程中得到长足进步。
三、提高论文质量的手段
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论文不得抄袭、造假;其次,论文本身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实用性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
对于第一问题,做为导师必需时刻教育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树立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用自身的行为影响他们,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而第二个方面,则在于平时抓紧带领学生经常性的研究学习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养成一丝不苟的钻研技术的良好习惯,不仅做学术道德规范的主动践行者,更要具备承担国家未来科技研究发展工作的能力。
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永远需要导师和研究生双方共同做出努力。所以,做为导师,必需勇于付出辛苦,经常带领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身心地培养教育学生,引领他们逐步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将其培养成国家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