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实践与研究

2016年04月18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受前述多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近年来很多学位授予单位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改革。一是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考核标准细化和统一,指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二是积极推行论文盲评制度。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工作的培养单位之一,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评阅人和论文作者、导师双向匿名的论文双盲评审。随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工作在全国各大院校推广实施。

此外,中国地质大学还聘请国外专家参与评审部分学位论文。从理论上说,盲评制度能对研究生自身和指导教师两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尚未对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的改革效果进行全面的、定量的分析。这一切需要具体的统计学分析,从信度、效度以及改革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证明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的成效。

各高校改革后的论文评阅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高坤华指出,部分高校细化后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通用一个版本,不能体现不同学科门类的特点,应该按照学科门类甚至是二级、三级学科来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以便于专家更准确地掌握评价尺度。而盲审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苏日娜认为,原来是导师选定评阅人,他肯定会选取对这个专业熟悉的专家,现在盲评虽然是选择同专业的评阅人,但因目前专业细分,所以还是存在对论文内容熟悉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两种可能:一是专家因为不熟悉该领域,对论文产生误解而得出错误的评审结果;二是专家不大了解此领域,就干脆评个通过,避免风险。另外,因为流程增加而缩短了论文写作时间、经济成本增加、工作量大幅增加等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以完善论文评阅制度,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课题。例如,继续优化和细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标准,并可单独设置如违反学术道德、主要方法不当、无创新性等一票否决指标;推广网上评阅形式,降低成本,缩短盲评周期;建立专家信息库,除了细分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还应在诚信等方面制定要求,实行动态管理,避免论文评阅人选定的随意性;建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将论文评阅结果进行网上公示,增加评审结果的透明度,使论文作者的学术水平、导师的指导水平甚至评阅专家的评审水平都接受监督,从而令论文评阅结果更加公正、准确。

国外硕士学位论文的内部评估制度能得到严格执行且效果显著,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最重要的,来源于管理者、导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学术声誉的重视。科学、公正地评审每一篇学位论文,不仅关系到学术的严肃性、学校的声望、学位审核的权威和可信度,也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学术生命。

也许对于国内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来说,双盲评审等评阅方式和操作流程上的改革只能治标,而培养严谨的学术风气和高尚的学术道德,才是治本之策。

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硕士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知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是对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检验。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完善其作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