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学论文
2015年12月23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1、立意新颖,简洁实用
立意新颖,是教学论文的灵魂。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用太阳比喻革命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教学论文不同于复习资料,《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即使教学界都熟知,也要编入复习资料;教学界都知道的就没有学术价值,就不能写成学术论文了。武汉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侯杰昌说:“我们的中学生,在数理化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都可以拿冠军,但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呢?因为奥林匹克所使用的知识都是现成的,……诺贝尔奖强调的是别人没有搞过的东西,是有所发明和创造的东西。”没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即使因为某种原因发表了,这样的文章没有人看,还会遭到学术界的唾弃。撰写学术论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
教学论文的实用性,是教学论文赖以生存的土壤。教学杂志订阅的人很少,教师不想订阅,只有学校订阅。它不象文艺杂志,教师订阅,干部订阅,店员订阅,识字的都订阅。因教学杂志的发行量很小,就靠它的质量来争得读者。因此,你写的教学论文,一定要新颖,对教学有用,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比如课本、教学资料中的有些问题,提供的解答,只有一个结论、答数;或不详细、不科学,或有错误的;你珍藏的好题目(包括自编的),你把这些正确解法、简捷解法写出来,教师当然愿意看,自然会订阅这样的刊物。
大胆质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
《物理教学》1985年第6期第32页,刊登了“关于惠斯通电桥中Ig的方向问题”的文章,作者是河北省邢台师专的教师。该文章利用串、并联的知识作了详细的讨论。我不因为作者是大学的教师,就不敢提出异议。我认为,中学物理重要的是突出物理概念,该文偏重数学推导,显得有点烦琐,似乎有点冲谈物理概念之嫌,学生也不易接受,而且脱离了电桥电路。因此,我提出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B、D两点电势的高低。这就是我的处女作《关于惠斯通电桥中的电流问题》。
2、严谨治学,准确科学
严谨、科学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学术论文既要“新”,又要科学。不能写些随心所欲、毫无根据的观点,以讹传讹,这就叫做“文责”。“新”是指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是在以实验为基础抽象出来的在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是正确的新,不是毫无根据的新。可写可不写的,不要写。连自己都觉得没有学术价值的,一定不要写,这就是“严谨”。《三国演义》有曹操焚烧《孟德新书》的故事,这说明古人都有严谨的创作态度,何况乎今之人?
论文写好后,不要急于寄出。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放一段时间,再修改,然后才寄出。切记不要剽窃别人的成果,这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大忌。适当地“引用”别人的成果是必要的,但要注明。两人独立研究的成果,虽然基本一样,这不算谁剽窃谁的。
3、勤奋博览,收集素材
勤奋博览,向书本学习,吸取同仁、前贤的先进经验,以增强自身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物理上的“理解”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勤奋博览,才能知道学术界的动向;只有把握学术界跳动的脉搏,才能写出赋有时代气息、读者喜爱的学术论文来;不然,就是闭门造车,你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章,杂志上或其他书上早已有了。勤奋博览,阅读的面要宽广,搞理科的,不但要读理科的书籍,还要读文科的书籍;搞文科的,不但要读文科的书籍,还要读理科方面的书籍。这样,在知识的海洋里,你可以自由遨游。有位哲人曾说过:学知识,要象奶牛一样,吃的是各种各样的杂草,产出的是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牛奶,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理科论文文学化,文科论文科学化。理科论文既要使读者在科学知识上得到启迪,又要使读者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文科论文使读者在文学修养上得到陶冶,而且在科学技术上得到目染。
收集素材:一是将书上或杂志上好的观点、好的方法、好的经验乃至好的语句记录下来;二是将自己平时写的短文、心得、札记保存下来。若用电脑写文章的人,可以把这些东西输入电脑,用时就十分方便了。
抓住一切时机,创造性积累素材。比如《一道高考题的简捷解法》就是在回家的汽车上想出来的。
4、多写多练、抓住灵感
电影有“蒙泰奇”的手法,就是将一些零星的拍摄场面,经过剪辑、组合,成为我们看到的电影。写文章,可以借鉴这种方法,特别是现在用电脑写文章,就是将平时写的札记、短文输入电脑,用时调出来,经过复制、粘贴、组合,这就是“蒙泰奇”的方法,十分方便地写成一篇新文章。
一气呵成的文章,犹如出水芙蓉,自然可爱;经过“蒙泰奇”处理的文章,虽有雕琢的痕迹,犹如锦绣荷花,仍不失为上乘之品。
有些人,看到一个问题,非常激动,觉得写出来一定是篇好文章,可是提笔一写,越写越觉得十分平淡,写不下去了;有时觉得要写的东西很多,好像要涌出来似的,提笔又不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上几句就没有了,怎么也不能成为一篇论文。这怎么办?你不要急,一件一件地写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你先写小文章(1000字以内),象写日记一样,把你感受最深的东西写出来。如你认为没有发表的价值,就把它保存下来。不时地看一看,作适当的修改,成为你今后写作的素材。我的论文《如何进行高三物理总复习》一万多字,只花了几天时间就写出来了。其实它就是我平写的几篇短文(《略论学习方法》、《完善“串反并同”法》、《同侧原理》、《移植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的解题方法》、《分层次分过程的解题方法》和平时写的一些札记。)组合新编而成的。
有时一个好的想法,也就是思想火花,你必须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即使是半夜,你要立即起床将它记下来。否则,正如郑板桥所说的那样“偶然得句,未及写出,旋又失去,虽百思而不能续也。”
论文投不准怎么办?当你把写好的论文寄出后,就再也没有消息。现在的教学杂志社都很穷,特别是理科杂志社,为了节省退稿的邮资,编辑部一般都约定:请保存底稿,恕不退稿。你不要泄气,还要继续写,把底稿保存好。美国有个作家叫马丁,编辑部退的稿件塞满床下,都发霉了。后来他发表了一个短篇《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引起轰动,他把床下那些发霉的编辑部退回的稿子拿出来,略加修改寄给编辑部,就发表了。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稿件从发霉到发表”的故事。
5、深入教学,发现问题
教学第一线是教学论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只有深入第一线,才能感受到教师的疾苦和学生的艰难;只有深入教学的第一线,才能知道哪些是教学最需要的,才能做到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