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SCI论文奖励制度的建议
2015年10月05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发展的“双翼”,因而通过论文奖励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以推动学校科研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在论文奖励过程中,如何依据论文的学术水平来确定级别和实施奖励,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标准很难掌握的工作。尽管SCI收录的论文与优秀论文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但可操作性是制定论文奖励政策时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将SCI收录论文作为科研论文评价的重要手段,使高校科研奖励变得不仅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电子科技大学施行的针对SCI收录论文进行奖励的措施对于促进论文数量原始积累起到了较大作用,然而发表科研论文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奖励,而是探索科学真理,创造知识财富。因此学校应逐渐完善针对SCI论文的奖励制度。
(一)关注学科差异性
SCI作为国际上一种优秀的科学论文检索系统,几十年来在国际科学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其在各学科之间收录的期刊不平衡,因此在对SCI收录论文进行奖励时应尽量减小学科影响带来的差别待遇,可以考虑基于不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论文奖励政策。比如,可以要求各院系统计出各自学科的“顶级期刊”、“一流期刊”和“核心期刊”名单,以后每隔数年即要修订一次,并以此作为SCI收录论文奖励等级的依据。
(二)关注引用情况
目前对SCI收录论文的质量评价主要依据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和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其中论文的引用情况更能反映单篇SCI收录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因此,高校的论文奖励政策除了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指标外,更应注重引导对引用情况的关注。比如,可以设立“单篇他引次数最多”等奖项,以鼓励师生提高发表论文的质量。电子科技大学在2007年的奖励政策改革中引入了对“3年内引用/他引超过30次”、“5年内引用/他引超过100次”进行奖励,但遗憾的是引用奖励至今尚未产生,这可能与奖励细则的设定有一定关系,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我校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三)关注奖励形式
SCI论文奖励政策要想取得更大的效果,不能仅局限于物质奖励,应使奖励由注重形式到注重内容转变。科研人员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了科研的重要意义,他们才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壮志。科学研究具有继承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源于高水平的科研,反之好的论文则有助于科研的开展。为了达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校在对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作者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可以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未来有关课题的申报中让其优先进入,还可以为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改善其科研环境。通过多样化的奖励形式,为他们寻找归属感,培养出他们以科研为己任的崇高职业精神,从根本上激发其源源不断的创造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