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挂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2015年09月27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1.急于发表论文,利用不正当手段挂名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它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但是,论文写出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公开发表。现在,全国共有9000多家学术期刊,而需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人却非常多,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人在评定职称、拿取学位时不需要论文。而相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科研能力,不会写作学术论文,更谈不上发表了,而这些人为了评职称、晋级、取得学位等,就会千方百计去发表学术论文。为了寻找捷径,他们会与一些搞科研的人联系,请他们帮忙,让他们在发表文章时为自己带名,也就是本文论述的挂名。更有甚者,出钱买文章发表,现在互联网上,用“百度”搜索引擎,只要输入“论文”二字,马上就可以搜到许多专门从事论文买卖的网站,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人们急于发表论文的心情。
2.感谢他人指导,还人情挂名
一篇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学术论文,要求数据准确可靠,论述真实客观,论证严谨,作者要按照“文责自负”的原则对论文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所以在发表文章时要署上个人的名字,这是对论文的负责,也是一种责任。一旦发现学术论文有违背科学或抄袭现象时,署名者就要负责任。但是在我国学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学生在发表学术论文时会把导师的名字同时署上,以示感谢。实际上,论文的创新点与导师毫无关系,一切工作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导师对稿件中表述的研究工作的过程、方法、结果和观点并不了解,导师并未看到过稿件,无法对稿件的内容负责,就不应该署导师的名。近年来,因“致谢”这个惯例,“令多位知名学者,甚至个别院士、校长陷入了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的被告地位”。研究者为了感谢他人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如对论文提出过修改意见,提供实验材料,对实验工作提出过建议或进行过指导,承担过某种单项的测试、分析检验和观察等,在文章结尾可以表示感谢,而将导师署名为论文的作者,就造成了挂名。
3.帮助亲朋好友,照顾关系挂名
有些作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职称已经评为正高,他们发文章,一方面是出于个人爱好,目的就是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只要科研任务完成,他们不在乎发文多少。因此,有时为了照顾亲朋好友,他们会在文章上署上其他人的名字,或碍于情面干脆把文章送给他人。这是一种明显的挂名现象。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相互交叉,项目相互组合,研究者之间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一些项目。因此,论文合作署名是理所当然的,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些学术刊物,就会发现其中也有这样一些作者,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与论文内容毫不相关,他们也根本不在一个城市,怎么会合作写文章呢。以《南都学坛》为例,这些合作署名中有些是夫妻,有些是上下级,有些是同学,有些是朋友,有些是同事,有些是兄弟……有这些关系的人合作发表的论文,真正的“作者”真是难以辨识。还有的领导平时日理万机,无暇科研,年底登记科研成果却一大堆,使人望尘莫及,这种不劳而获的荣誉着实让人吃惊。
4.利用名人效应,抬高身价挂名
有的年轻学者由于在某一领域知名度不够,需要借助在这一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的名气,给自己的论文增加光彩,使之容易通过审查,尽快得到发表,因此主动请未参加创作的主编、名人、专家教授在自己的论文上署名,甚至署名为第一作者。这些被挂名者,有些也不珍惜自己的荣誉,不了解作者的研究工作,不认真审阅他们的论文,就让他人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种情况是一种标准的科研掺假,比上述三种情况更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