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指导教师关键作用, 把好学生创作质量关
2015年09月24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是否体现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 毕业设计(或论文)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导教师的工作能力、指导水平和责任性。学校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之关键, 要把毕业设计(或论文)指导工作的质量和评议结果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评优和职称晋升挂钩, 以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和工作热忱。
把好学生创作质量关, 指导教师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关键一环, 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质量。无论是指导教师公布课题还是学生自行拟题, 指导教师应考虑五个方面:
(1)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体现专业特色;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尽可能与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 做到真题真做;
(3)注意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适应性;
(4)课题大小要适中,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5)提倡文理渗透、理工结合,鼓励学生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是任务书。指导教师的下达的任务书必须从教学要求出发, 明确规定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包括格式、字数要求)、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间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时间、答辩时间, 约定与学生联系的方式和指导时间安排)。三是过程指导。认真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审定毕业设计(或论文)提纲和初稿, 并提出修改方案;审核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准确、客观地写出评语, 评定成绩;加强与学生联系和指导, 认真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出勤和纪律状况, 及时做好记录, 作为评定成绩的参考依据。在过程指导中, 既要避免由指导教师编写提纲、查找资料、润色文字, 提供“一条龙”服务现象, 更要防止指导教师走过场, 对学生撒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