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方法
2015年08月22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这是写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这种经济科学研究活动的成败和最后写出的论文价值的大小。
一、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
课题的取舍,必须有一个标准和根据。选题原则,就是衡量课题、决定取舍的标准和根据。课题有意义,作者有见解,是保证经济论文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课题有意义,这项研究才有意义,由此而写出的论文也才有价值。所以,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前提。然而,前提毕竟不是现实,假如作者对此无法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就难免使论文内容流于平庸,甚至不能最后完成论文。在选题时,无论忽视了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论文写作的失败。因此,选题要依据客观上有科学价值和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原则。
1、要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
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是个首要的选题原则。只有选择了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作者为取得研究成果而付出的劳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劳动,论文也才有用处。否则,如果课题的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意义,那么作者精力花费再大,研究得再好,论文写得再完美无缺,也是没有价值的,为此而付出的一切劳动都是无用的劳动。
一般地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主要应考虑:急待解决的课题;经济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经济学科空白的填补;经济学通说的纠正;经济学前说的补充。
2、要选择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课题。
选题,首先考虑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仅仅从这个客观需要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研究者还必须考虑到自身的主观条件,正确判断完成这项研究的可能性,使内因和外因很好结合。因为新的学术见解是论文内容的核心,而在学术见解的产生中,各种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条件都在起着作用。
课题具有客观意义,并不能保证写出的论文就一定具有实际价值,因为课题的价值往往与难度成正比。研究者如果只凭脑子热而选择了价值高、内容和难度却与自己的条件、能力不相适应的课题,那么成功的希望就会极小。相反,如果课题的内容、大小以及难易程度都非常适合于研究者的特点,那么这项研究就能顺利地进行,成功的希望自然会大得多。所以,在选择课题时,研究者还要对自己研究是否有能力、兴趣、有条件研究并完成这个课题,最终能否得出新的有价值的学术见解,有个正确的判断,要对各种内在、外在的制约因素和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否则,只片面考虑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忽视了完成工作的可能性,就会给科学研究带来重重困难,以至导致科学研究的失败。
一般地说,选择有利于展开的课题,主要应考虑:对课题要有浓厚的兴趣;研究课题能发挥业务专长;课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较为适中;解决课题有占有资料的条件;最好能得到指导。
总之,从“要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去研究的选题原则,决定了完成论文的客观必要性;从“要选择主观上有利于展开的课题”去研究的选题原则,决定了完成论文的现实可能性。选题时,要将二者结合去对问题进行衡量,只有同时符合这两条原则的课题,才是恰当的选题。选题恰当,虽然并不意味着科学研究的成功,但至少预示着成功,或者说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选择好一个研究题目,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经济论文选题的方法
为使课题符合以上原则,选题时要采用以下方法做好相应工作。
1、选题要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历史和动态。
科学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和传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长期累积的过程,在正确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才更容易达到新的高度。科学研究具有不可重复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会有任何建树;只有起点高,才能迎头赶上,走到学术研究的前列去,并使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技进步。因此,经济论文选题首先要查阅文献资料,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历史和动态,以便知道本研究领域在过去与现在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等,避免盲目性。否则,自以为好的课题很可能是前人早已解决了的,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
查阅文献资料,要通过检索等途径查阅有关的书名目录、报刊杂志索引、专题目录索引、年鉴等工具书。要做文献目录卡片,积累有关资料。这不仅是一次选题所需要的,而且是今后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2、选题要发动大脑充分思考。
在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实际已经开始工作了。有时,某些题目会触发我们确定某一课题,例如,看到《最优化理论与质量管理》,就可能想到“最优化理论与计划管理”;看到《电力规划中的电量需求预测》,就会想到“机械生产规划中的动力需求预测”。当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比喻,而且这个思考过程不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那些资料的触发,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发挥创造性的想象,使兴奋点与注意力侧重或集中到某些问题上,对它积极进行加工。下一步自然会在有兴趣、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中选出一个新的、自己的题目。
3、选题要善于利用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也叫顿悟思维。当人在思索的时候,显意识的不断重选、反复就凝固化、记忆化和自动化了,并逐渐转入潜意识领域,被人的显意识暂时忘了。但潜意识并不是死寂一团,它仍在进行着人的潜意识不知的推论活动。当潜意识感觉的总和接近于界限,或者偶然受人脑显意识发出的指令信息的诱导,就可能使潜意识活动跃入显意识,形成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而且,它会进一步触发你的思考。因此人们可以利用客观存在来为发现论题、寻找写作方向服务。
借助灵感思维选题的方法主要有:追踪热线法。大脑中一旦有关于某一选题的火星迸溅,当即紧急追踪,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力求得到结果;暗示右脑法。右脑负责潜意识思维活动,因而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显意识活动而放任潜意识的活动,使右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寻求诱因法。灵感的迸溅是通过某一偶然信息作“诱因”,刺激大脑,引起相关联想,所以选题时,应积极收集有关信息,随时将选题意识注进各偶然事件,力求诱导出灵感;西托梦境法:“西托”是一个人进入似睡似醒的状态,梦在这时最活跃,最能诱发无意识的显现,先多在完全清醒状态下苦思无果的问题很可能在一个偶然的西托梦境中找到答案。
4、选题要做好课题调查工作。
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大脑充分思考后,选题便会被初步确定下来,这时要进一步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明确是否有人对此作过研究,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角度及方法如何,以便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站到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上;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类研究的状况。
因为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知识、某一领域的成果在起作用,及时引进已有成果,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行课题调查的途径,除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计算机查新外,还可访问专家学者,获得活的信息。
5、选题要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一般来说,一个具体的研究题目不会一下子就确定下来,常常是先有大致的研究方向,然后划定研究范围,最后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课题的限定过程,也就是问题逐渐明确、集中的过程。
在最后确定课题之前,如果不进行限定工作,就会导致问题过于宽泛、宠杂,容易出现大题小作的情况使得论文内容不深不透,流于肤浅、一般。反之,如果通过课题限定,把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到一点上,也可以小题大作,广征博引,深入分析。从各个角度谈问题,能把问题谈深谈透,也容易得出深刻、独到的见解。所以说,限定课题,是明确研究目标,从而增加深度的重要方法,也是一项最后确定研究题目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课题限定之后,可以把课题内容深缩成简短的文字,最好是用一句话写出来,以便时时提醒论文作者,使所有的研究和写作工作都紧紧围绕着课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