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科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5年08月12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文写作能力不单决定研究生是否能快速、准确地将成果表达出来、发表出去,论文的写作反过来还可以检验、修正、完善研究过程的某些不足,因为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分析、总结、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似乎注意较多的是研究过程,即如何选题,如何制订研究方案与路径等,对论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即如何组织撰写一篇可以发表的论文则重视不足。多数情况下研究生在模仿中摸索,要走很多弯路,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自然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一取决于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二取决于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对比与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则取决于对论文写作方法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笔者接触到的研究生论文稿件,不少存在语言表达口语化、烦琐,或逻辑不清,条理不明;或满篇罗列原始资料,总结对比薄弱;或格式不规范等等,这些都是写作能力不足的表现。本文从编辑工作的实践出发,对自然科学论文写作中的某些问题提出看法,以期对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所帮助。
一、对科学论文写作的认识
1.科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最终就是要发表,一项科学实验,无论取得多么重大的研究成果,在其成文发表之前,就不能说它是完整的。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认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是研究过程的精髓”。具体来看,研究生能否合格毕业并获得学位,科研人员的业绩评定、职称晋升,学校及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对比等,大都是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衡量的。另一方面,任何一项科学成就的取得都是以前人工作为基础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要参考文献资料来进行新的研究,以避免重复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科学向前发展。因此,对于以研究能力训练为主的研究生,特别是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从一开始就应该注重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把论文的写作看成同科学研究过程同样重要,认真对待与发表论文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不但如此,还要不断培养写作论文的感情、兴趣,写出风格。同时,研究生导师也应该重视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并给予指导;负责研究生培养的主管部门也应该制订有关措施并提供帮助,促进研究生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
2.以什么态度写科学论文
美国生物编辑协会经过研究对科学论文下了一个定义:“一篇能被接受的原始科学论文必须是首先披露,并提供足够的资料,使同行能够:①评定所观察到的资料价值;②重复实验结果;③评价整体研究过程的学术水平。”也就是说,对待科学论文的写作应有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创新、科学、求实。科学论文包括真实、科学、客观、充分的基本资料,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杜撰,更不能抄袭、剽窃;资料是首次披露的,具有创新性;不能一稿多投;实验结果是多次重复实验得来的,不是侥幸偶然的一个数据,要经得起检验。创新性是科学论文的灵魂,无论你的成果是经过多少辛苦,又是经过多少次的实验得来的,无论它是怎样的客观与充分,如果缺乏创新性或与其它已发表的论文雷同,这样的论文便不再具有发表的价值。事实上,所有学术刊物的来稿评审,都将创新性作为基本的评价条件之一。没有创新性的科学论文绝不会得到审稿人的青睐。
二、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
美国著名的编辑学家罗伯特·安·戴认为科学论文应该由通过精心设计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自成一体的各个部分所构成的,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广泛适用于各类专业论文格式就是: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他认为任何其它格式都将会给读者和自己设置障碍。翻阅国外的学术刊物,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格式的普遍性。这种固定的格式在其各部分依次交代“是什么问题”,“怎样研究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的内容。
鉴于现在学术刊物对论文摘要的特殊要求,以及摘要通常置于正文之前,本文先对摘要的写作要求做一些说明。
1.摘 要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简要的概括信息,读者往往从摘要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进一步阅读。它既随正文存在,也会被二次文献选用独立存在。它是一个可独立于正文存在的部分,一般以第三人称或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写,其内容是简单概括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利用什么方法、手段,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哪些结果与结论。篇幅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注意既不遗漏重要的东西,又不写无关紧要的内容。
摘要部分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①与论文内容不一致,论文中的某些主要结果与结论,摘要中没有提及或摘要中出现了论文中不存在的结果;②摘要太随意、太长或太短。太长会导致主要内容不突出;太短往往不能体现完整的主要内容;③出现不应出现的参考文献及非公知的符号、缩写。
2.引 言
引言是正文的第一部分,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写作论文的背景知识,即交代论文的写作依据,为什么要进行本文的研究,国内外同类研究的进展如何,本文的研究有何意义。审稿人及读者可依此了解作者对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掌握情况,并估价论文的研究成果。若是下文中需要交代的缩写或符号,应在这部分加以注明。在我们处理的稿件中,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
(1)没有介绍和评价有关参考文献,即别人不能了解作者是在什么背景或基础上从事研究的。可以说任何一项有价值的研究,都不是孤立的,在以往的文献中或国内外同时进行的同类研究中都可以找出可类比的例子。爱因斯坦曾说过,他的成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站得越高,论文的水平相应也越高。引言则主要交代说明论文是站在什么样的“肩膀”上取得的成果,读者也依此来估计论文的水平与价值。有的作者会说“国内外都没有同类的研究”,那只能说明你资料占有不丰富,闭塞,或语言能力不过关。凡是“孤立”创造出来的论文,在读者心中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2)有些引言特别长,洋洋洒洒,空洞的、口号式的、不切实际的论述多,或是对自己所作成果进行评价。一篇科学论文,有没有使用价值,要由读者来评判。
3.材料与方法
这一部分交代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材料与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能让研究人员可以按照论文中的材料与方法进行重复实验。因为科学研究及成果要经得起检验。这一部分的写法,不同的学科其材料与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应对材料的确切技术规格、数量、来源及其制备方法,即凡是可能会影响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都应叙述清楚;实验方法部分则是将整个操作方法与路径描述清楚,其详细程度则要考虑论文的使用者,以让读者明白,能够重复同样的过程为宜。
4.结果与讨论
这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与精华。用前述的材料与方法,得出了什么结果,即观察到什么现象,获得了哪些数据、图片等,依据这些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将各种结果与文献情况对比,通过综合、归纳与推理,揭示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即对结果展开讨论。这种讨论是切实的,不是空泛的堆砌数据,而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探讨过程。
对于实验得出的数据,则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能说明论文观点、主题的,即将有科学意义的、可信的、非偶然出现的那一部分以方便的形式(图或表)表达出来。
一般表或图的形式直观,有利于对比。有些作者写这一部分时,往往不加选择地给出大量原始数据,使论文显得冗长而无序;更有一些作者,对同一数据既用表,又用图,再加以文字叙述,反反复复,使文章冗长。其实重点应放在实际数据的分析、统计、总结上,以及与文献对比及结论的指示方面,而不是数据本身。现在的科学论文要求短小精悍。
三、其它应注意的事项
(1)确定合适的标题。标题应准确地表达科学论文的主要成果,它是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的、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要求准确、精练、便于检索、容易认读。系列标题、正副标题是我国论文标题的一个流行病。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科学论文中使用最多的是逗号,而且作者经常滥用逗号。该用分号、句号的地方仍用逗号,这往往会造成表述的层次不清。
(3)避免含混、模糊的表达方法,“大概、左右、似乎”等词汇非必要时不要使用。
(4)避免句子中途更换主语或句子成分残缺。这是科学论文中较常出现的毛病。
(5)参考文献的著录。参考文献有两种基本格式,即“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投稿前,一定要把引用文献著录齐全,并弄清稿件所投刊物在这方面的要求。
另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及书写规则,注意外文字符、汉语拼音等的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