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
2015年01月07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学研动态
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毕业设计教学经验以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 思想上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基本上没有文化课,有近一个学期的自由支配时间。一些学生便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或者参加实习,或者复习专升本考试,对毕业论文只是匆忙应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少,花费的精力也不够,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之前就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在他们看来,毕业设计成绩的优劣不会影响到他的就业, 这就使了学生产生了应付心态,结果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水平下降。
1.1.2 就业压力大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第6 学期进行,而每年3 月份到6 月份期间正是学生毕业找工作的关键时刻。近几年毕业生就业难的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被夹在本科生和中职毕业生之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已经严重影响着毕业设计环节的顺利进行。
在毕业设计环节期间, 有些学生找到了单位就业或者实习单位,一旦有单位要求学生留下来实习,学生会毫不犹豫的留在单位,将毕业设计抛在脑后;有些学生想继续深造,复习参加专升本考试,心思也没有用在毕业设计上。在这种的现状下, 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邮件、QQ 等遥控指导学生写论文。由于不能面对面的辅导,致使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很多问题都拖到最后答辩。马上面临毕业,指导教师又不忍心不能不让学生参加答辩,最后,毕业设计环节只能马马虎虎,草草了事。
1.2 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工作量大
目前,高职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比较高,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任务较重,教师压力较大,有些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不足,这就影响到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及设计效果。
1.2.2 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培养目标,且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综合训练课题偏少,单一性课题偏多,相当于课题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训练不全面,学生不能得到较好的综合训练。个别的教师把学生当成劳动力,选题结合自身科研项目,过分偏重实用,往往设计内容也比较单一,不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起不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每个专业的选题缺乏多样性,整个专业的题目类似,只是个别设计参数不同,甚至还存在不少假题目,几个教师指导同一个题目,设计内容完全相同的现象,这样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3 学校存在的问题
1.3.1 教学经费短缺
高职院校与其它类型高校相比,其教学优势就在于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创造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时,却总是面临经费匮乏的局面。尤其是当前学校大规模扩招,教育资源并未按相应的比例增加,使图书资料、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扩招的要求。建立一个实验室或一个实训场地少几万元,多则几十、上百万元,大笔的建设经费仅仅靠学校自身能力很难解决。由于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好多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基本的word 操作,画图软件操作还不是很熟练,这就给毕业论文的完成制造了障碍。
1.3.2 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照搬本科院校
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虽然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掌握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现实中的培养模式仍然偏向于本科教育,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不管是选题、开题、毕业论文,还是最后的答辩,和本科教育很类似。相对于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学生是在校时间相对较长,开设的专业课的数量较多,各门课程的讲授深度及宽度较大。尤其是大部分本科院校都有研究生院,有研究生在学术、科研方面的示范作用,本科生做起毕业设计较易入手。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不管在教学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很大差别,硬办照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显然不行。
2、改革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2.1 完善毕业设计模式
2.1.1 设置灵活的毕业设计形式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使得高职院校的大三学生在第6 学期接受的教学内容不同。留在学校的大三生,他们可以方便的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随时和指导老师见面,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采取传统的毕业设计形式,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在单位实习的学生,可以邀请现场的专业的师傅指导他们,他们的毕业设计就可以围绕现场的工作来进行。
2.1.2 设立专业的课题研究基金
建议高职院校设立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基金,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每年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特色和研究实际,提出科研小课题(有限时间、有限经费、有限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可以申请课题。申请到课题的学生需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 在规定的时间和经费内,需完成相应的目标。初步形成教师—学生研究群体—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创新基金—学生毕业设计等多层面的课题组,从而将导师制、创新基金研究计划及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一措施,使学生实质性地独立承担小课题或加入到教师的科研群体中。师生共同进行工作,真正实现将科学研究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
2.2 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要制订科研评价标准、方式、步骤等操作方面的内容,对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应用性作出评价。通过制订与评价结果相对应的激励办法,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2.3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提高和丰富在编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有计划的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使其真正具备技术操作能力。
(2)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或者直接聘为外聘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
(3)招聘新教师时,要求他们须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经历。
(4)选拔和引进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流动、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2.4 校企联合办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了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就难以体现特色,另外,企业先进的设备可以解决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缺乏的难题,所以,推进校企合作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要求。
现在大多数单位在与学生确定就业意向后都要求学生能够提前来单位实习,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来为教育教学服务。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做到真题真做。把企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创新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弥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生可以在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做毕业设计,增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3、结束语
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学生迈向独立生活、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发挥,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抓好毕业设计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把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