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从学位论文到学术论文的写作
2014年07月24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行业新闻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收到大量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其中不少是研究生在自己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学位论文是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新的见解时所撰写的,作为答辩时用的科技论文。一篇合格的通过答辩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尽管基本上达到了发表水平,但在写作上与高校学报或专业期刊发表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需要研究生进行特殊的梳理与修改。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从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出发来探讨其修改要点。
一、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和科技报告等主要论文写作的体裁和要求是不同的。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本人独立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或是具有新发现的调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科技论文。学位论文实际是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缩影,侧重全面性、整体性和综述性。从学位论文应可以看出研究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造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通过对某一学术课题进行专深而系统的研究,取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从而发表足以独立支撑有存在价值的观点的系统论述。侧重创造性、科学性和专题性。一篇完备的学术论文,应具有科学性、首创性和逻辑性,还必须正式发表,才算有效地完成。而学位论文是用于宣读和评审的,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想得到同行的认可,还需要进行公开发表。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高校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2~3篇有关学位论文的阶段性成果的学术论文,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研究生需要掌握从学位论文到学术论文的修改技巧与方法,才能使学术论文顺利发表。
3.写作要求
1988年我国颁布了有关科技论文的国家标准:GB7713-87。故论文撰写时,应执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期刊的要求,遵循规定的格式,注重论文形式与内容。
从规范上来看,按照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在字数上一般达到20000~35000字为宜,但是,近年来多在30000~80000字之间,有分量不大而篇幅过大之嫌。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篇幅上都具有一部专著的长度,但要求至少提供70000以上的内容进行答辩。而对于学术论文,单从字数上说一篇文章不过5000字左右,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发表要求。因此,学位论文要达到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要求尚有很多工作要做,结合拟发表的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需要研究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仔细的梳理与修改。
二、从学位论文到学术论文的修改内容
1.清除认识上的误区
在撰写学位论文时有一些作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在论文中资料引用愈多就愈有学术性,或者认为只有把所有的外围材料都做了分析读者才会真正相信自己的论证,甚至有的作者私下认为大量引用资料正好可以扩充字数篇幅。因此,使得一些学位论文看起来好像很扎实,其实面目臃肿,读来沉闷,一些好的理论观点往往被过于繁密的资料所掩盖。而对于学术论文,由于篇幅所限,从全文表述上来看,应是精练简洁。为了解决这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可以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将资料移植到其中,这样一来不会影响论述的厚重感,对相关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参考文献中去了解,精彩观点也更容易脱颖而出、引人瞩目。
2.高度浓缩摘要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正文的主要信息提供给读者,以便读者决定是否阅读全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的摘要要求高度概括地、不加解释地简要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主要结论。要求研究生对其学位论文的摘要进行高度精炼,从中提取出学术论文摘要所必需的内容,加工成新的摘要。
3.删除绪论或引言中的冗余部分
学位论文的绪论或引言一般是用来阐述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目的和基础等的。这一问题作者往往涉及太远,这与作者第一次写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有很大关系。学位论文不仅仅是为了公布研究生所得出的新成果,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实验动手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的全面检查。因此,对于刚开始接触科研工作的硕士生来说,将自己所有看过的与该论题有关的资料放到绪论中加以论述,以表明自己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是可以理解的。在绪论中引用大量资料来说明该论题的意义如何重大也是常有的事。而学报所要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引言则大多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仅用寥寥数语对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基础作简单的交待即可。由此看来,过长的绪论或引言是学位论文修改时的又一个问题。
学术论文的引言多在200~500字以内,而学位论文为了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述,如对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常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来叙述。因此,研究生需要对学位论文中绪论部分作较大的删除,如删除绪论中所交待的开课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等,以符合作为学术论文引言时的发表要求。
4.简化具体过程,突出主要结论
一般来说学报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读者对象是同行专家,没有必要将计算或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全部写出,只需给出主要过程和关键即可。引用他人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重复其推导过程,应该将结果、来源用著录参考文献的形式引出。
对于学位论文来说,这方面的问题较多。许多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并不首先想到要将论文拿到学报上发表。他写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为获得学位而参加答辩,读者对象也就是导师、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他的同学。因此研究生在写学位论文时非常注重文章的系统性和推导过程的严密性。
另外,在写作手法上学位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也不尽相同。学位论文不单单是研究生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着导师的许多心血,既是导师水平的体现,也是检验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一种尺度。它比较强调文章的整体性,要求较为全面地反映研究生的各种水平。而供学报发表的学术论文则是为了公布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强调文章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因此,研究生对拟发表的学位论文应该从突出研究成果、简化具体过程着手修改。
5.精简参考文献
一般情况下,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录参考文献时,一是为证实自己的论文提供足够的考据资料;二是说明论题本身研究的起点和背景;三是表明充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为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提供信息;四是简化推导过程和论文篇幅等。
从学报来稿中可以看出,参考文献过多是学位论文的另一个通病,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研究生错误地认为参考文献列得越多越能显示论文的水平,越显得自己知识渊博,所以便把新的、旧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看过的和没有看过的文献统统列于文后。
(2)研究生第一次写学术论文,不了解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清楚哪些该列,哪些不该列,于是,就把写论文所用知识的出处全罗列出来,甚至连使用过的教科书也作为参考文献列出,将一些没有公开发表的资料也列在参考文献表中,有的连自己听讲座的笔记等都列了进去。
(3)为了提高论文的身份,将一些与论题没有多大关系的名人、权威的文章观点,也牵强地作为参考文献列上,尤其愿意用外文资料来装饰。
(4)为了使文章容易通过,或碍于面子,而将导师的与论题无关的文章列出,以示对导师的敬重。
在进行修改时,研究生应将参考文献中那些与论题关系最密切、最新而又最主要的列出,而把教科书中那些众所周知的基础知识或没有公开发表的资料统统去掉,自己没有直接看过的文献也不应著录。总之,应按著录要求精简参考文献。
6.去掉附录部分
许多学位论文带有附录,而学位论文的附录与一般学术论文所必需的附录有所区别。它一是为了答辩方便,再就是审阅起来容易,有的则是导师有意检查学生对某文献是否理解而故意让学生附加的。因此,学位论文要修改为可以在学报或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其附录部分一般是可以去掉的。
7.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如果说从学位论文到一篇学术论文主要是需要高度浓缩的话,还应注意不要出现删减过度的情况。由于篇幅所限,如果作者在缩短时,将必要的条件交待、推理过程、数据来源等遗漏,则会使得结论突兀或无源,以致论点难以得到支持,甚至使文章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2)当作者从学位论文中抽离出来某一个相关主题写一篇学术论文,或者将其中的一个子问题拿出来写一篇独立的学术论文时,应该思考所选出来的论题是否可以单独成新论题;是否可以直接引用原学位论文的观点、论据、数据、图表和结果;能否将学位论文中定义过的量、符号、假设不加处理而直接使用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进行重新加工的。在笔者编辑过的一篇论文中一共定义了7个变量,在结果中却出现了变量11的数据,这是作者不加处理而直接采用了原学位论文中的数据所导致的。上述问题都是研究生从写第一篇论文开始就要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