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校长选拔实现学术不端零容忍

2012年08月21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学研动态

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开选拔校长,将扩大试点范围,高校领导存在学术诚信问题将一票否决。8月16日,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介绍,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选配工作中,突出四种导向:突出德才兼备导向,突出工作实绩导向,突出群众公认导向,突出重视基层导向。

这样的零容忍无疑是必要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学术不端的校长,如何能为人师表,如何能成道德楷模,如何能为师生信服。

这些年,从上海交大“汉芯一号”事件到“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被频频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显示出学术制度、学术环境多年之积弊,已到了高危和高发的时期。问题之严重,正如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所指出,“如果中国高校的不良学术风气再不整治,中国科技发展将至少退后20年。”

大学本应该是学术重镇。可现实是,科研在这里却成了升官发财的砝码。这导致一些教师为获项目不择手段,要发论文先拉关系,学术论文抄袭,科研报告拼凑……这样的论文怎会有科研含量?这样的科研如何有价值?这样的学术环境,怎可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存在学术诚信问题的候选校长,采取一票否决,无疑是必要的。

但对学术不端零容忍,恐怕不能只在校长选拔时。高校的学术不端愈演愈烈,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惩罚机制发挥不了作用。虽然有不少惩罚学术不端的规定和条例出台,但在执行中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于是,这些年虽然多次曝出校长抄袭事件,最后却大多不了了之。可以看出,要真正遏止高校的学术腐败,惩罚机制无疑应该贯彻整个学术领域:不仅要对候选校长一票否决,对在任校长同样也要零容忍,对那些学术不端的教授也要积极问责。

教育的堕落,加剧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与社会公德的沦丧。教育腐败不同于一般行政官员的腐败,它是一种“源腐败”,不仅会从社会心理、道德心灵上摧毁社会正义,还让其他腐败现象更加根深蒂固。更为可怕的是,教育的堕落,还使整个社会失去了自净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对任何教育腐败恐怕都该“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