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动态

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2012年07月10日 | 作者: admin | 分类: 学研动态

张玉洁(同济大学女子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通过对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过程的介绍,就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目前形成的三大类型分别对其形成、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索。学习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办学理念,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日本;女性;高等教育

一、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早将女子教育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的教育制度是从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工业系统、教育体制等都是那时模仿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

日本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l9世纪中叶,即明治前期,虽然教育制度还很落后,但平民子女,包括女童的读书识字率还是很高的,约有45%的男性和15%的女性知书识字,这个比例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国家不相上下。明治伊始,随着“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推出,明治政府把教育革新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殖产兴业中,明治政府非常注意引进外国专家和先进设备。但日本人也认识到,这种一切以欧美制度、技术、经验为转移的欧化主义,不仅耗资巨大,也和日本的实情与需要有距离。

明治政府为了实现科技自立,决心培养自国人才。同时,社会对各种人才包括女性人才的需求旺盛。明治政府于1871年建立了工学校,1872年在东京设立男女师范学校J,1899年公布《高等女学校令》,5J。

日本社会是一个受“男尊女卑”儒教观念影响极深的社会,在明治前期、初期,女子不允许参加大学的升学考试,不允许与男子同校学习,女性就学率很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学归来学者,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全国创立为数不多的私立女子师范学校,最初的女校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子教育仅限于管理家庭所需的实用性知识范围。逐渐地,又开设了女子高等专门学校,开始有部分专业教育面向女性开放,从而使女性学习内容更为丰富,但仍然只占高等教育专业类型很少一部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女子高等学校不断成长、壮大。这样女性可选择的学校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类型上都有了增加,从而奠定了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战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与政策,为女性受到正规教育提供了保障。由“男尊女卑”过渡到“男女平等”,实现妇女参政,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在教育方面于1946年进行男女平等人学学制改革,女性人学率提高,允许男女同校共学,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增加,促进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因此,日本全面的女性高等教育可以说是从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战后提出认“先育人后求富”为政策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即教育国民、提高国民素质就等于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同时倡导“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母亲怎样把他们养大”。显然女性必须受到教育乃是国家的国策。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极深,学校相应贯彻执行以培养“贤妻良母”的女性高等教育思想,同时女性受传统社会文化和家庭角色的制约,集中在本质属于妻子或母亲角色延伸的领域学习,如家政、文秘等专业。获得知识领域制约了女性全方面发展,从事职业受到制约,社会地位提高有限。近几十年来,日本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同时作为日本高等教育整体的一部分——女子高等教育与国家高等教育总体目标相联系,也在不断发展。日本女性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思想家和教育家成濑仁藏于1896年在《女子教育论》中提出的思想推进的J。他强调女性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而应考虑到女性长期的发展目标,重视女性人格发展教育,给予女性自立才能,奠定女性高等教育基础¨。在现实日本社会中,女性高等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思想占主流,同时也为部分有才华女性提供各类学科深造和研究空间。为了适应日本经济本身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女子高等学校所开设专业多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用学科,社会女性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高等教育学校去学习。女性的事业、婚姻、社会地位、生活质量等都与她们所受高等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这种现实社会保证日本各类女子大学女性生源源源不断。日本女子高等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形成自己独特发展模式,已经相对稳定,日本女子大学教育培养的女性人才对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引人注目,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作用。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模式是在存在合理性和多样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综合性强的女子大学;专业性强的女子大学;短期女子大学。近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将通过介绍这三种类型的女性高等教育的形成发展过程、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的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参考。

二、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三种主要类型介绍

1.综合性强的女子大学——以日本女子大学为例J。综合型女子大学与男女共校的综合型大学无大的差异,主要有家政学部、文学部、理学部、研究生院等,还有一些专门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专业门类较齐全,为女性提供各专业的深造机会和发展空间。比较有名的是日本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大学和京都女子大学等。日本教育家、思想家成濑仁藏于1901年创办了日本第一所近代综合型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校(现日本女子大学)。当时社会对女性高等教育缺乏理解和认识,建立这所新式女子大学,意在使妇女提高道德,给予勇气和知识训导,造就近代家庭和富裕国家,从贫困中得救、得到幸福;造就理想社会,进而弥补日本女子教育理论的空白。这与明治政府颁布的女子教育方针一致,同时成濑仁藏又提出独特的办学理念:“女性首先作为人来教育,其次作为母亲来教育,再次做为国民来教育。”所谓人是具有慈爱之心的人、具有细致和重情义的女性、自我独立有责任心有教养的职业人才的女国民。这三方面作为人格教育基础,在进行提高女性人格教育中贯彻始终。以这种信念为使命,激发女性的创造力,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责任感而共同奉献。在人、女性、女国民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对国家、民族、社会、国际都有贡献的女性人才,期待女性对实现社会和平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培养理念以传播高深知识、研究高深学问,同时注重女性自身优势,造就服务于现在社会及未来国际社会的优秀女性人才。学校从建校时就强调女性人格教育,如何做人。大学教育理念一直围绕人格教育,使女性对自己、对社会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女性树立信念、自立、创造力、慈爱、情感、社会责任、忘我奉献,使女性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这所大学的建立既体现当时世界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潮流,又符合日本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为促进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事务输送了大量优秀女性人才,引导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该校女性教育理念,超越社会性别界限,把发展女性高等教育事业看作为人类共同财富。学校培养出的女性有远大理想、能开发自己的潜能、毕业后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经济上自立和社会上地位独立。这样,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到综合性大学来学习,把它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场所。该校大部分专业为四年制的本科教育,有部分专业为研究生教育,学校不仅是承担女性综合性专业知识教育的教学机构,同时还有从事女性学方面研究和专业性研究的研究机构,实现了教学、研究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方针。

2.专业性强的女子大学——以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为例。。。具有专业特色,实现了教育、研究、治疗诊断为一体专业性强的女子大学,有医学部、看护学部、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和看护研究科)、看护专门学校,大学还设有附属医院、医疗中心、研究所。其前身是1900年创立的东京女医学校,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动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经济不独立,医院里工作者全是男性,社会拒绝女性进入医疗教育机构。在这种困难历史条件下,学校以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医德、专业技术过硬、思想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对社会有贡献的女性人才”【I为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一直坚持着,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日本经济相当困难,以及随着日本国家医学教育制度改变,女子医学教育受到不利影响,但是校方克服种种困难,仍然坚持既定的办学理念。女医学校发展道路坎坷,到1952年吉罔弥生先生才把它创立成新制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她在原来理念上又作了补充,即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师生必须把“真诚和爱心”作为座右铭,勇于探索医学奥秘,从事教育、研究、医疗各项活动。吉同弥生先生纵观国外女性医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她深信办好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是社会需要,对女性是必要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不仅仅是高等学府,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疗实践知识和技能,使她们成为将来的医学、看护学方面的研究者。学校附属医院以国民健康、患者为中心,形成了诊断、治疗、看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现在随着医学、医疗技术、仪器的先进化、高度化、细分化,但是对患者还是需要一个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接受过为人类健康做贡献的人格教育的医生全面负责,并擅长与大家协作。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女性职业发展创造了社会空间,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女医生、女研究者、女看护指导者,至今为止仍然是全日本唯一的一所女子医科大学。在日本从事医疗工作职业大多数是男性,是令人羡慕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培养的女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事业,加入到这种男性一统天下的职业工作中。更多男性认识到和女性一起工作更快乐,职业领域是需要女性加入的,从而使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双重提高,同时起到消除男性为主流的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为女性成才提供了一个渠道。这所大学持续发展与它的办学理念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校发展离不开指导方针,将女性教育作为人类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就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发展之路。经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始终强调女性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源源源不断,使这所学校在日本成为女性实现医生梦想的摇篮。

3.短期女子大学——以九州女子短期大学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高等教育出现了学制短、入学资格宽松、教育课程灵活、职业定向鲜明的短期女子大学。虽然日本文部省将短期大学定义为大学,实际上这是一种专科类学校。受社会需求旺盛拉动,短期女子大学蓬勃发展、遍布全国,女生就近入学,成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渠道。它主要针对适合于女性的职业特点,提供专业高等教育,如家政、文秘、护理、幼教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女性专门人才。现实中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借鉴2009年第1期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或通过媒体了解到的日本社会各行各业温文尔雅、专业娴熟的职业女性,有很大的比例毕业于短期女子大学或其它短期大学,这除了与日本社会的敬业精神和礼仪传统有关外,主要归功于她们受到良好的、专业的高等教育训练和学习。九州女子短期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使女性通过学习得到自身成长,成为既有坚强意志、又富有感性的女性。现代社会处在高度国际化、信息化时代,不论在什么领域工作都需要具有情报处理技术、外语能力作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政治学、人文科学和各种实践科学知识,以达到丰富知识结构的目的。以专业课程教育为基础,同时培养具有良好知识结构,自立、自强的社会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各种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短期女子大学学制时间短,学费相对较低,毕业后就可以工作。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和构成类型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日本国情的。该国是比较重视学历的国家,不论就业、结婚,还是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人们往往看重文凭和学历。现在日本女性90%以上都受过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但是一般日本人多不重视女子的正规大学教育,认为女子接受短期大学教育后便应趁年轻去做事,并找对象结婚;只有特别优秀和有理想、有抱负、家庭有经济实力的女性才会读正规大学。随者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家庭服务工具的普遍使用,大大缩短了日本妇女做日常家务所需时间,妇女有更多时间提高其文化程度。另外,受到全球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她们不愿把自己束缚到家庭的小圈子里,希望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同时也认识到社会劳动和社会交往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越来越多的Et本女性主张凭自己的才智独立生活,把接受高等教育作为提高自身价值的手段。在现实日本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政治、经济、科技等传统上由性主导的领域,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女性的社会地位、自身素质、社会形象等方面的提高,与日本的女性高等教育普及和深入是分不开的。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他们的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女性高等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上世纪8O年代中期,日本女子大学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革¨引。一是“少子老龄化”带来的生源锐减;二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建。部分女子大学有的改组为男女共校方式,有些被迫停办。更多实力较强的女子大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成效。主要措施为:(1)扩充学部和专业,满足女性多样化的需求;(2)开设女性学研究和课程,发挥女性学教学、科研基地的作用,培养女性的协作、团结意识,建立女性的知识共同支援体制;(3)改革传统学科,如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传统学科家政学科转变为生活学科,大多数家政学科毕业的女性,作为农林水产食品技术员、中学的专业老师、营养师、保健医疗工作者而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这些改革使日本的女子大学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三、日本女性高等教育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借鉴和启示日本不同层次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成功的办学理念和因人施教的教育模式,符合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女性的高等教育伴随日本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展。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在逐年增加,对国家经济建设作用在增大,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有目共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尤其是政府关心、支持程度和教育政策导向都制约着女性高等教育发展。首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目前普遍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可以借鉴和学习日本短期女子大学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学校举办社会对女性需求行业的职业培训班,获得职业上岗资格证书,从而拓宽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用。其次,目前我国各类女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各种各样,能否将提高女性的人格教育始终贯彻到高校对女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针对就业难的现实,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自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将培养目标定得更为具体和实际,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有用的优秀女性人才。